深蹲和蹲墙功的锻炼效果有什么不同?
优质回答:
一、深蹲,运动做功机制上分析:
1、深蹲主要是伸髋伸膝装置做功,也就是臀大肌、股四头肌及胫骨前肌发力,尤为是股四头肌刺激最大。
2、并且下降过程是离心收缩,上升过程是向心收缩。
3、这个过程因为负荷不变,肌肉长度发生变化,更像是等张收缩方式。当然的,增加负重可以有效的刺激肌肉增强,不同负荷训练所得不一样。
研究数据显示:(同等正常速率情况下)
1-6RM:爆发力,快速力量
8-12RM:肌围度,常规肌力,也就是最大肌肉做功力量,这也是我们最经常用到的部分
15-20RM:更多是训练运动控制,日常生活所需的肌力
当然大于25RM的动作其实训练的是肌耐力
(RM的意思是同一个动作你一口气能做最多的次数)
4、同时我们要明白一点,训练肌肉时不同速率下训练出来的肌肉表现力不一样。比如快速的深蹲更多训练的是爆发力,而相对速度较慢训练所得是肌肉最大力量、肌肉围度(肌肥大)和运动控制,这个同样是通过不同负荷来调整。训练速率跟负荷强度结合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。
5、静蹲,这是一种等长收缩方式,可以在达到消脂的同时尽量避免反复摩擦损伤关节软骨。
因为墙支点缘故,更多做功的是股四头肌跟胫前肌。而且股四头肌内外侧头刺激比例随着屈膝角度不同而变化:屈膝角度教小时刺激股内侧肌更多,随着深蹲程度加深慢慢平衡,到屈膝90°时内外侧较均衡。(ps:髌骨关节痛人群更多需要强化股内侧肌)
二、蹲墙功(又叫面壁蹲墙)
蹲墙功只有两个动作要领:一是面对墙壁,二是下蹲上起。
这个功法跟深蹲的不同在于做功肌肉链条差别。正常深蹲基本不刺激肌肉后表链,蹲墙可以更多的刺激大腿后部肌群,同时臀大肌、臀中肌等收缩范围更大,更大得刺激肌肉后表链。
我们需要明白的是,人体肌肉运动是通过链索的方式进行的,并不像我们医学院校教解剖时老师讲的肌肉独立运动的(肌肉孤立论)。即使是你端坐着抬起一侧上肢,你可以感受两侧臀部压力的变化,其中涉及到腰部不对称用力。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杨达的运动链里的肌肉链。
刺激大腿后部肌群有什么作用呢?那就是——稳定膝关节。
特别是膝关节本身有疾患的人群。举一个例子:有研究数据显示,膝关节前十字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(ACLR)的患者,大腿后侧肌群与前侧肌群肌力比例<80%的人更容易发生再次断裂,最理想的状态是前后群比例1:1,但多年的经验告诉我,这个非常难得。
我们在临床上更多的是训练患者做髋主导的下蹲训练,并且是在无痛范围內进行,并不是面墙,而让其尽量臀部往后做,因为这样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方便加负重。其目的也是类似的。
当然,一个动作方式、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训练所得,但并非一个动作就能练习达到你所要的所有。系统综合得科学专业的训练才能更搞笑的达到疗效,最重要的是还保持健康。
谢谢观看!更多相关运动医学、康复及健身减重方面知识,可以关注我——运动康复良古。
其他网友观点
因为我比较喜欢养生锻炼,所以深蹲和蹲墙功都试过,我来说说两者的不同。
锻炼动作不一样,导致锻炼的地方和效果也不一样。

虽然深蹲和蹲墙功看起来都像是往下蹲的一个动作,有几分相似。但是由于深蹲双脚距离比较远,而蹲墙功双脚距离比较近而且脚尖还贴着墙。所以在锻炼深蹲的时候,深蹲是上身挺直身体重心垂直上下移动的一个锻炼过程。而蹲墙功由于双脚距离近,前面有墙的原因,往下蹲的时候明显的感觉身体重心是往后下方移动的过程。
通俗来说,锻炼深蹲的时候是上身基本挺直,然后身体往下坐的一个锻炼,由于身体前面没有墙面的阻碍,深蹲过程中为了保持深蹲的平稳,上身特别是头部可以超出脚尖来保持平稳,所以对我们下肢力量腿臀的锻炼效果比较明显,但是对于腰腹核心力量锻炼效果比较弱。

蹲墙功前面有墙,而且双脚距离比深蹲更近,所以下蹲和起身过程中为了保持动作的稳定性,身体都会紧贴墙面,也不能通过头部前倾来保持平稳,身体重心稳定全靠腰腹核心力量来控制,所以蹲墙功对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要求更高,锻炼效果也更好。
深蹲因为重心直上直下的,对下肢腿臀肌肉锻炼比较强。对于想要强壮的下肢肌肉和以及身形有很好的锻炼作用。而蹲墙功则对人体柔韧性特别是后腰有很好的放松作用。蹲墙功更多的是锻炼我们后背的腰腹核心力量,而且我曾经练过一段时间感觉对后下背有很好的放松作用。俗话说腰为肾之府。平时多锻炼腰腹,身体流经腰腹的血液就通畅了,身体器官自然就好了。

其实不管深蹲还是蹲墙功,只要长期正确的坚持锻炼,虽然对我们身体具体的锻炼效果有一些不同,深蹲练肌肉比较多,蹲墙功锻炼柔韧性和身体稳定性更多,但是整体来说对身体的好处都是不错的。
其他网友观点
如果二种锻炼只能二选一,建议练蹲墙功。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自己周边老年人,就会发现许多年纪不太大的就已经走路姿势变形,驼背,斜肩,跛脚等。蹲墙功能锻炼整个身体柔韧,协调性。如果你能足尖并拢靠墙蹲得下去,相信你走路姿态就不会太差的,就不会过早出现老态龙钟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