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分为制种稻和常规稻,哪种才能救命?

水稻分为制种稻和常规稻,哪种才能救命?

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,它按季节可划分,早稻和晚稻,按品种来源划分可分为制种稻和常规稻,哪种才能救命?

早在60年代,我国都以常规稻种植为主,当时,品种十分单一,只有个别高杆品种,单产一直停留在400~500斤/亩的水平,农民想把水稻种好一点,多产一点粮食,便出现头重脚轻稻杆倒伏,轻则减产,重则失收。

直到1973年,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刚开始研究成功,农民把它当成了救命稻草,杂交水稻刚开始种植,是在大集体年代,种谷靠一粒一粒,摆在育苗床上,杂交水稻种子千粒重26~28g,每公斤35000~38000粒,每人每半天要点一斤稻种,17000多粒,种谷播完后,靠人工驱赶麻雀,老鼠,白天黑夜人工轮流值班看守,一直等到秧苗有二叶一心时,秧田里能灌一点浅水,这时可以不用人工守护了。

在精心育秧的同时,大田管理也特别细心,我们生产队刚插杂交水稻时,每人各带一个盆,盆内装上磷肥,每一扎秧,将秧根放在盆里裸上磷肥,其它施肥,打药跟常规稻一样管理,功夫不负有心人,杂交早稻、晚稻单产分别可以突破900斤大关。

好多种了几十年田的农民,脸上终于露出了从来未有的笑容,农民有救了。随着袁老对杂交水稻的深入研究,杂交水稻产量越来越高,为全世界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,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读者朋友,你们如何看待杂交水稻高产这件事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,谢谢大家!

首先我不知道你说的救命是指的什么?

这指的是两种不同的育种方式,有不同的用途,制种稻是经过杂交技术等一系列的科技手段采用科学的方法,繁育出的适合大规模推广的有优势的种子。外观上看是整齐一致的。但是遗传基础是杂合的。如用F1代生产的稻谷做种子,F2代会产生很大的性状分离,产量会明显下降,因此,杂交稻必须年年换种。

常规稻是纯合品种,根据本地气候的情况,选育的优质品种其遗传基础基本上也是一致的,上一代和下一代长势长相一样,产量也不会降低,因此,不需年年换种。

具体选择什么品种,是根据你自己的实际生产状况来选择,毕竟适合市场的才是正确的

大家好,我是三农周哥,水稻分为制种稻和常规稻,哪种才能救命,回答是:水稻品种的分类 品种是在一定地区和栽培条件下,经过长期人工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栽培稻的基本单位,它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,在同一品种中的个体具有较一致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,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。

品种的分类

可分为早稻(早、中、迟熟)、中稻(早、中、晚熟)、晚稻(早、中、晚熟),熟制是因地、因时相对而言。我国水稻品种全国熟性期的划分,是以各品种在南京的抽穗期作为标准;地区熟性期的划分,则按地区品种在当地的生育期长短而定,不同熟期类型的品种,具有不同的生育期日数、不同生育型,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生长,因此必须按熟期特点进行搭配和釆取相应的栽培措施。

按穗粒性状分类

分为大穗型和多穗型,大穗,杆粗、叶大、分蘖少、单株穗数少而穗大粒多;多穗型,杆细、叶小、分蘖多、单株穗数多而穗小粒少。在栽培上大穗型采取低群体、壮个体,重视中期施肥,后期养根保叶的措施;多穗品种适于密植,中期调控氮素,后期防倒伏。

按株高分类

分高、中、矮杆品种,梗稻偏矮、籼稻偏高,其标准:株高低于100厘米为矮杆,高于120厘米为高杆,其间为中杆。

按杂交稻和常规稻分类

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,易取得大面积高产,但制种不孕率高,成本也高;常规稻不制种,利于良种的加速繁殖,成本也较低。我国现在的水稻生产是杂交稻和常规稻并存,以常规稻为主。

水稻的适宜气候区与不适宜气候区了解水稻与气候、农业气候的适宜与不适宜,对水稻的合理布局,正确改革稻作制度,改进栽培技术等均可提供依据。

我国幅员辽阔、地形复杂,又具有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点,使我国拥有丰富的水稻气候资源,又有许多限制水稻生产的因素,因而形成了我国水稻分布的区域性和不连续性的区域特征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、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,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、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,无任何商业用途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(文章、内容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)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2811500808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、维护您的正当权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