恐怖的建安二十四年,三国大批名人为何密集死去?

网友提问:

恐怖的建安二十四年,三国大批名人为何密集死去?

优质回答:

“密‬集‬死‬去‬”的‬年‬份‬定在‬建‬安‬二十‬四‬年‬(‬公元‬219‬)‬左右妥‬当‬些‬。‬建‬安‬二十‬四‬年‬是‬东‬汉末年的最后一个‬纪‬年‬,‬在‬这‬个‬时间的‬前‬后‬,‬的确有很多不‬可‬一世的英雄人物“集‬体‬”退‬出‬这个金‬戈‬铁‬马‬的世界。‬他们都‬是谁‬?‬为什么?‬

‬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

建安二十四年春正月,‬夏‬侯‬渊‬走‬了‬。‬

建‬安‬二十‬四‬年‬冬‬岁‬末‬,‬关‬羽‬走‬了。‬

建‬安‬二十四年冬‬岁‬末‬,‬吕‬蒙‬走‬了‬。‬

建安二十四年夏八月,庞‬德‬走‬了。‬

建‬安‬二十‬五‬年‬夏‬八‬月‬,‬黄‬忠‬走‬了‬。‬

蜀‬汉‬章‬武‬二年(‬公‬元‬222‬)‬马‬超‬走‬了‬。‬

建‬安‬二十‬五‬年(‬公‬元‬220)‬法‬正‬走‬了‬。‬

蜀汉章武三年(公元223)刘‬备‬走‬了‬。‬

恐怖的建安二十四年,三国大批名人为何密集死去?

(刘备白帝城托孤)

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初,洛阳.曹操见到了他的老朋友一一关羽,魏王不禁长叹一声:贤弟!关羽的首级面不改色,丹凤眼微睁,瞬间闭上一一轻轻的我走了!

正月二十三日,曹操‬在洛阳去世。两个英雄人物似乎生前约定:“白‬马‬寺‬喝酒,‬不‬醉‬无归!‬”

恐怖的建安二十四年,三国大批名人为何密集死去?

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

汉末三国时期,这是一个被中国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时代,在这个时代,中原烽火连三月,二千多年的封建时代,只有这个时期的战争相当频繁,或者拼杀血腥,或者合纵联盟,武将血染沙场,文人费尽脑壳!

我统计了一下,在整个三国时期的九十年中,参战兵力达到五万的大型战役有九十二次。中小型战役更是家常便饭。

稍有点常识的都知道,每次战斗过后,部队都要休息‬整‬编‬。‬在‬大‬的‬九十‬二‬次‬战斗中‬,‬建‬安‬二十‬四‬年前后‬时间‬的战斗次‬数‬,‬远远超‬过‬以后的时间。长期‬超‬负‬荷的压力,‬正常人‬的身体健康状况得‬不到休息,‬免‬疫力下降,‬疾病‬侵害导致部‬队‬严重减‬员‬。‬

‬赤壁之战 血吸虫打败曹军

赤壁之战有三大原因导致曹军失败,其中包括曹军中瘟疫流行,南下士卒,病垮大片。有专家推测,这是南方血吸虫欺负北兵造成瘟疫,而东吴士兵土生土长,已经有了预防措施,或者已经有了免疫力。

以此类推,吕‬蒙‬、‬法‬正‬、‬黄‬忠‬、‬曹操,‬因为征‬战‬的‬频‬繁‬,‬身体健康得‬不到保护,‬也是去‬世‬的‬重要原因。‬

之前的周瑜、郭嘉等人英年早逝,也是因为战争频繁,操劳过度去世。

恐怖的建安二十四年,三国大批名人为何密集死去?

(郭嘉工作情况汇报现场)

结语

即使条件十分优越的今天,我们仍然要说:“战争‬是‬残酷无情的‬!‬”不是死‬于‬刀‬剑‬下‬,‬也‬许‬会‬倒‬毙‬于‬饥饿、‬疾病中‬。即使你‬英‬雄‬一世‬,‬仍然免不了末‬路‬狂奔!‬

其他网友观点

建安24年,是三国的最后定型。

连番大战,也是三国时期的绝唱。

汉中战役,接着就是襄樊战役。战争残酷而且丧失理智。

蜀汉在这一年达到了鼎峰,也是最强大的时刻,蜀汉一鼓作气以一个半州的力量连续重创曹魏,曹操被迫与江东妥协,诱其包抄蜀汉后方,可见士气之低落。

然而,这也是蜀汉的回光返照。

整体实力不足,气势旺盛也终究衰竭。但凡益州还有一些余力去出兵协助关羽,襄樊被攻克,孙权绝对丧胆不敢偷袭。

其实,最重要的问题是瘟疫。两大战役造成的传染源与过劳,令大量军官士兵出现了疾病,人才自然纷纷凋零。

其他网友观点

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219年),东汉纪年的倒数第二年,也就是说,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,到建安二十五年(公元220年)就寿终正寝了。这样一个时间结点,似乎让三国的形势走向及人物命运变得格外诡谲和不可预料。

恐怖的建安二十四年,三国大批名人为何密集死去?

关羽图

这一年是从刘备拿下汉中开始的。

先是讨虏将军黄忠在定军山一举击杀夏侯渊,局势似乎开始朝着对蜀汉有利的方向转化。曹操一辈子也没打这样的窝囊仗:亲自来守汉中,竟然也没能守住!

他甚至连赵云和他那少的可怜的几十名骑士都没能拿下。当两军遭遇时,赵云不慌不忙,且战且走,径直退入自己的军营。满腹狐疑的曹操无法不怀疑赵云设有伏兵,只是在引诱自己进入他的包围圈。在曹操下令徐徐撤退时,赵云令人震天擂鼓,劲弩四射,魏兵仓皇逃窜,相互践踏,大败而归。第二天连刘备都不得不称赞赵云:子龙一身都为胆也!

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,曹操不得不把巴蜀的咽喉之地汉中,拱手相让。

刘备尽取汉中之地,志得意满。毕竟赤壁一役打败曹操,主要是孙吴的功劳,而汉中这一役斩获颇丰,才是自己的实力所致。刘备于此役后分封前后左右四将军,前将军关羽,右将军张飞,左将军马超,后将军黄忠。看到老将黄忠与自己并列,关羽不爽。这封赏虽受,心里终究不服。于是,这年七月,关羽开始调荆州大军向曹仁孤军独守的樊城推进,意在独立一大件功。

恐怖的建安二十四年,三国大批名人为何密集死去?

曹操图

战局初期,关羽势如破竹,所向披靡,樊城形势岌岌可危。曹操紧急调派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带领3万大军赶赴前线,结果适逢汉水暴涨,关羽因利乘便发动水攻,水淹七军,全歼于禁兵团,由此威震华夏。

关羽的强势崛起,引起了江东孙权的极大不安。他不愿眼看着关羽在自己卧榻之旁日渐强大,对江东造成极大威胁。于是孙权背弃孙刘联盟,悍然派东吴大将吕蒙率兵袭取关羽的后方大本营。

吕蒙其时身患重病,但仍坚持完成破敌作战部署。终致关羽前不能进,后不能归,陷入安全被动。关羽在荆州骄纵,压迫东吴时间很久,因而孙权方面都对关羽怀有极大的怨恨,所以对败退后的关羽穷追不舍。这年十一月,关羽退走麦城,诈降,并解散兵卒遁走。十二月,吴将马忠在章乡抓获关羽及其儿子关平,均处斩。一代名将就此陨落!

令人大跌眼镜的是,关羽的死,仿佛一下打开了地狱之门,大批三国名士在关羽的带领下一波又一波地奔向人生的归宿:

魏国方面,有樊城之战中慷慨赴义的庞德、能战善战的猛将夏侯渊、足智多谋的谋士程昱以及曹魏创始人曹操。

恐怖的建安二十四年,三国大批名人为何密集死去?

三国交战图

吴国方面,有直接策划夺取荆州之战的吕蒙,受到孙权的重重封赏,“以蒙为南郡太守,封孱陵侯,赐钱一亿,黄金五百斤”,让吕蒙风光无限。遗憾的是,孙权的各项赏赐还没到位,吕蒙就已病入膏肓、呜呼哀哉;东吴另一个名将甘宁, 220年就踪迹不明,其部也被划拨给潘璋,应该也是在那一年死去。

而蜀汉方面,更是令人不忍直视。关羽之死已经让蜀汉元气大伤,但命运仿佛还是不肯放过刘备,强悍善战的老将黄忠、多谋善断的谋士法正,也相继在这一年死去。蜀国由此早早面临青黄不接的人才荒。

在建安二十四年左右步入地狱之门的三国名士还有:写出了传世巨著《伤寒杂病论》的一代医圣张仲景、著有《太玄经注》九卷,《法言注》十三卷的东汉末年儒家学者、注释家宋忠、益州牧刘焉幼子刘璋、曹操之子曹均、曹魏谋士杨修、司马防、徐奕等,还有建安七子之中的四人徐干、陈琳、应玚、刘桢,司马朗等。

恐怖的建安二十四年,三国大批名人为何密集死去?

吕蒙图

如此之多的三国名士都在这一年成批成堆死去,为什么?

曹丕的一封信中,揭开了真相。曹丕公元217年在给当时的儒学宗师王朗写了一封信《与王朗书》,书中有一段话:“疫疠数起,士人雕落,余独何人,能全其寿?”

曹植217年所写的《说疫气》之中,对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的惨状有着详尽的记载:“疠气流行,家家有僵尸之痛,室室有号泣之哀。或阖门而殪,或覆族而丧。”

原来 ,在东汉末年的建安年间,曾经发生过一场席卷天下的瘟疫,这场瘟疫从建安二十二年(公元217年)彻底爆发并一直持续到了公元224年。八年时间内,由于三国经济、科技相对落后,几乎没有什么遏制的办法和治疗的手段;再加上战事频繁、人员行动密集,更加剧了疫情传播扩散,最终导致三国人口大幅减少。大批名士在此期间密集死亡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、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,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、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,无任何商业用途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(文章、内容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)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2811500808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、维护您的正当权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