噻嗪酮农药开花时能打吗?
优质回答:
想起小时候,田边地沿的石头坝阡内,山上的乱树上,低矮的刺槐树上,常常会见到蜂窝,我们都会悄悄地去捅蜂窝,弄出窝里的蜂蛹喂养手中的小鸟。有没有为了去捅蜂窝,被蜇的嗷嗷叫,脸肿的像个猪头,不知道挨了父母多少打,被老师罚站了多少回。
再看现在,坡里很少见到蜂窝了,蚂蚱,蛇虫子(一种像壁虎似的小蜥蜴)也少了,特别是蛇虫子很多年都没有见过了,野蜜蜂数量明显减少。以前每到开春花开时,果园里嗡嗡地响,都是野生蜜蜂在授粉,现在光剩下苍蝇了。有人说,这都是乱用药造成的,的确有这种原因。
作物花期一般来说,都是严禁喷任何杀虫杀菌的农药,特别是那些高毒农药,对蜜蜂有伤害的农药,所以都是要求花前和花后用药,避免花期用药影响授粉。
作物的花有风传粉和昆虫授粉两种,靠风传粉的是风媒花,其花粉含水量少,重量轻,风吹动就可以随风飘散,完成授粉。如果花期喷药或有雨水的情况下,花粉含水量会升高,不能随风飘散而影响授粉。而靠昆虫授粉的是虫媒花,如果花期喷药会影响蜜蜂等对花朵的造访,从而也会影响授粉。
基于以上原因,所以在作物的花期一般是不允许喷施任何农药的。
但噻嗪酮是低毒杀虫剂,主要是对叶蝉,飞虱,粉虱,介壳虫,蚜虫等有效,对成虫没有直接杀伤力,对蜜蜂等传粉昆虫及害虫天敌比较安全,是可以在花期喷施的。
噻嗪酮低毒,对昆虫触杀作用强,也有胃毒作用,主要是抑制昆虫表皮蜕去,导致幼虫蜕皮困难,新皮形成受阻,延缓发育,最终出现畸形而亡。施药后3-7天见效,残效期长达一月余。
如防治水稻稻飞虱,叶蝉类害虫时,可以用25%的可湿性粉剂兑水喷施,一般每桶水兑10克即可。
再像果树上的介壳虫,黑刺粉虱等,可以用25%的粉剂10克兑一桶水喷雾。像蔬菜上防治白粉虱时,也用同样的浓度。
像我们这里有很多大樱桃,有些树上会有介壳虫的出现,我们一般是在萌芽前喷施石硫合剂来防治。但是,到花期时也会有漏网之鱼,或者是花前没喷石硫合剂防治,那就可以在花期喷噻嗪酮进行防治,否则错过了最佳防治期,再想消灭介壳虫会增加困难度。
但是,噻嗪酮毕竟药效慢,而且对成虫防效太差,主要是在害虫孵化盛期用药才可体现出其优异的杀虫效果,一般不宜单独使用。噻嗪酮是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,跟灭幼脲,除虫脲,氟铃脲等农药差不多,因此厂家为了提高治虫效果,会在其中复配有菊酯类农药,仲丁威,二嗪磷等杀虫速度快的农药,这就不能保证在作物花期能用了。
噻嗪酮不可以跟细土混合作毒土撒施在白菜,萝卜沟内,也不可接触植株,并且也不可喷施于白菜,萝卜等作物上,否则会产生褐斑和绿叶白化等药害。
总起来说吧,如果是单纯的噻嗪酮,而且必须要在作物花期用的话,如恰值介壳虫花期孵化盛期,过了此时会增加防治难度,那就可以喷施。否则的话,我还是不建议您在作物花期喷,虽然在作物花期喷噻嗪酮并不能直接杀死蜜蜂等传粉昆虫的成虫,但是它能减少蜂王等成虫的产卵量,使得所产卵不能孵化或孵化出后很快死亡,又或成畸形蛹而亡。
其他网友观点
无论何种作物,开花期尽量避免用药。
其他网友观点
噻嗪酮是什么农药?
噻嗪酮是一种可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选择性低毒杀虫剂,它属于特异性杀虫剂。又称扑虱灵、优乐得等,触杀性强,有一定胃毒作用。它能致使昆虫无法蜕皮而缓慢死亡,一般用药后3-7天才能看到防治效果,只是对成虫没有直接杀伤力,而能缩减其寿命,减少产卵量,且多不育卵。持效期可长达一个月以上。
噻嗪酮主要用于防止水稻、蔬菜、果树等植物上的飞虱、粉虱、叶蝉、介壳虫等昆虫。一般使用25%可湿性粉剂或悬浮剂1000-1500倍液。因为它不防治成虫,药效又慢,所以适于在害虫初孵期、若虫期喷施。如果虫害发生严重,世代重叠,可与呋虫胺、烯啶虫胺、吡蚜酮、联苯菊酯等混用。
噻嗪酮不能用毒土法施药;也不能在白菜、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直接喷施,以免发生药害。
在作物花期,为防止作物花朵吸水膨大而不能正常发育,所以应避免在上午喷药!噻嗪酮也不例外。
(图片来自网络。)